| 
	  1、具有刺激性咳嗽副作用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维拉帕米 
	  C.螺内酯  D.呋塞米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35岁前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 
	  A.冠心病  B.心肌病 
	  C.心脏瓣膜病 
	  D.心包炎  E.长QT综合征 
	  3、下列关于溶栓治疗有效的判断标准,不正确的是 
	  A.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大于50% 
	  B.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C.2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 
	  D.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E.血清CK-MB酶峰提前出现 
	  4、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危重病例外,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B.多数病人需要长期用药 
	  C.首选第一线降压药物 
	  D.根据个体化原则选用降压药物 
	  E.每1-2年需要更换降压药物 
	  5、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多巴胺 
	  C.普萘洛尔  D.肾上腺素 
	  E.硝酸甘油 
	  参考答案: 
	  1、E 
	  解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干咳,可改用ARB缬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避免此不良反应。 
	  2、B 
	  解析: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常见于冠心病(约占80%)。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3、C 
	  解析:溶栓再通的判断标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直接判断(TIMI分级达到2、3级者表明血管再通),或根据: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短暂的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消失,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或低血压状态);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等间接判断血栓是否溶解。 
	  4、E 
	  解析: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①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首选一线降压药物。②先用单个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降压效果不满意者,可联合用药。③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尽可能用长效制剂,防止血压波动太大,血压得到理想控制后,可减少剂量至维持降压目标水平,并坚持终身治疗。④注意药物间的副作用。在每个病人确立有效治疗方案血压控制后,仍应继续治疗,不应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E错),停用降压药后多数病人在半年内又回复到原来的血压水平。 
	  5、A 
	  解析:变异型心绞痛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一过性ST段抬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痉挛。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对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即变异型心绞痛)的病人,可作为首选药物。 
	  更多同等学力西医考试备考资料、每日练题等相关内容,可加入新阳光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复习交流群获取哦~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1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1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