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咨询电话:400-886-0085
加载中...

当前位置:新阳光教育 >> 教育综合 >> 学习资料 >> 浏览文章

2017年同等学力教育学名词解释(17)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日期:2016年10月12日     【字体:

  81、教育实验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


  82、教育科学理论研究

  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83、教育的社会性

  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和文字来进行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使人社会化。


  84、《教育结构计划》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教育改革建议,称《教育结构计划》。该计划把学前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系统,把基础学校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到5岁。《教》指出,联邦德国整个教育系统应由初步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在完全中学高年级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同时,要求按不同层次组织师范教育。《教》反映了联邦德国对早期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视。


  85、《教育敕语》

  1890年,日本颁布了由明治天皇签署的《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颁布后,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日本近代教育开始纳入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政治轨道,加重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 推荐资料
 
  •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