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富国与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3、战略政策贸易理论不适宜在( )市场条件下运用。
A.完全竞争
B.自然垄断
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
4、( )不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A.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B.产业内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贸易扭曲理论
5.名词解释:费舍(费雪)效应
参考答案:
1、B
解析: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这一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是国内熟悉的市场;人均收入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易于发生贸易。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出现。因此,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2、B
解析: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以不完全竞争(体现垄断竞争理论)市场为前提,具有规模收益(体现规模经济理论),考虑需求的情况(体现重叠需求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就是我们的 H - O 理论,即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
3、A
解析:战略政策贸易理论常常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贸易获取利益,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参见大纲355页。战略政策贸易理论适宜于不完全竞争市场,选项BCD都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4、C
解析: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政策贸易理论和贸易扭曲理论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参见大纲353~355页。
5、费舍(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的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即名义利息率之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名义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更多申硕考试经济综合复习资料、每日练题,可加入新阳光2024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复习交流群获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