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加以表示。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如果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需求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与数量轴平行和垂直的需求曲线是需求规律的特例,而吉芬商品的需求则是违反需求规律的。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来源于生产者。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望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生产能力两个特征。供给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加以表示。
4、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如果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表现为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与数量轴平行和垂直的供给曲线是供给规律的特例,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则是违反供给规律的。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6、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均衡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的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