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A表正确,B表错误)
1.B,西周的婚姻制度采取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原则。
2.B,铸刑鼎是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第一次是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郑国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史称“铸刑书”。铸刑鼎是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范宣子所著刑书刻在鼎上,史称“铸刑鼎”。
3.B,法的效力范围包括空间效力范围、时间效力范围和对象效力范围。
4.A,
5.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平等,每个选民只能投一次票;二是结果平等,每个选民所投票的效力相等。
6.A,
7.B,14周岁至16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因某甲不符合犯罪构成的主体要件,所以不构成犯罪。
8.A,
9.B,定金的效力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证明合同的成立;二是抵作价款;三是适用定金罚则。
10.B,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是著作财产权。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两汉时的法律形式为律、令、科、比;格、式属于唐代的法律形式。
2.AC。典是古代行政法律的重要形式。
3.ABD。
4.ABCD。在法理学中,法律行为的概念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即把法律行为看成是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其特征是,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
5.ABCD。法律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