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C.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实现
2、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在于( )。
A.是否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
B.停止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C.停止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内的原因
D.行为人是否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3、名词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4、名词解释:绑架罪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确认犯罪既遂与否,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而不能以犯罪目的达到或者以犯罪结果发生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2、A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中停止犯罪均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4、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绑架他人的行为,绑架,是指以暴力、胁迫、麻醉或者其他使人不敢反抗或者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方法,挟持他人离开家庭或处所,转移到其他地方予以拘禁,使他人失去行动自由,处于行为人的实力控制之下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
更多同等学力法学考试复习资料、资讯分享,记得加入新阳光教育2023年申硕备考交流群获取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