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是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学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只要在备考期间能够掌握,相信这个题型拿满分不在话下。新阳光教育网根据历年真题中的高频名词解析做出了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重点掌握: 1.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主要有变动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 2.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3.再贴现制度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 4.公开市场业务 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6.货币创造乘数 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若银行系统最初增加存款△D,以法定准备率rd留下准备金,通过向客户放贷则可在银行系统中最多创造出的货币量为△M=△D/rd 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 8.法定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 以上就是新阳光教育网提供的高频名词解释词语,希望考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同等学力申硕毕业考试相对于其他在职考研的复习时间充裕,所以大家要更加牢固的掌握重点考点,超越60分。
更多推荐阅读::2016年同等学力申硕考前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