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阳光教育> 经济综合> 学习资料> 浏览文章 详情

【每日一练】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练习题(07.26)

  1、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B.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C.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

  D.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等量的


  2、认为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

  A.强制储蓄效应  B.收入分配效应

  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财富分配效应


  3、在“滞胀”情况下,菲利浦斯曲线为( )。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B.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C.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D.一条不规则曲线


  4、( )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政府的银行  D.企业的银行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由于利息的支付和计算是以货币额来表示的,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动必然会影响利息收益的实际价值。名义利率包括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当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等量的。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导致实际利率的反向变动,关系式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B

  解析:强制储蓄效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

  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反而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为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


  3、B

  解析:最早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菲利普斯提出,认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货币工资变化率(货币工资膨胀率)上升的时候,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货币工资膨胀率)下降的时候,失业率上升。由于价格的上涨与工资提高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工资膨胀”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所以其他的经济学家从货币工资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将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转换成我们现在的菲利普斯曲线。但上面两种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滞涨”即经济过程呈现的并不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替代”,而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伴随,高的通货膨胀率与高的失业率相伴随。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参见大纲的556页。补充: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4、D

  解析: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更多同等学力经济复习资料、每日练题,可加入新阳光教育申硕考试交流群获取哦~

【练题】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07.26)

Copyright © 2011-2012 Powered by TDXL.CN 深圳市新阳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11-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10号东风大厦14楼 电话:0755-83234965
粤ICP备081193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127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